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并引领着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最新发起成立的数字创意产业产融联盟(以下简称“产融联盟”)近日在第七届中国3D技术与创意博览会(以下简称“3D博览会”)上亮相。该联盟为何锁定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核心关注领域,产融联盟的成立初衷和发力方向又是什么?
先行先试,打造产业“试验田”
产融联盟即数字创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联盟。产融联盟发起方之一、中国青年艺术国际交流中心下属基金负责人张焘表示:“产融联盟将依托3D博览会这个平台特有的对优势技术、项目、企业的筛选、研判能力,以及对产业链核心优势资源的整合能力,聚合相应的资本力量,与优秀行业企业形成多元创新的合作模式。”
自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数字创意产业”,到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将数字创意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即将发布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将重点培育形成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产业、绿色低碳产业、高端装备和材料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突破十万亿规模的多个产业”。结合高盛、德勤、德银等国际投行和研究机构密集发布的全球VR产业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的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的成立,以及资本市场中如火如荼的并购风潮,“这一切都显现出数字创意产业已处于行业爆发风口位置,以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文化创意产业三重基因叠加的先天优势,成为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加速发展的强劲增长极。”3D博览会总负责人、产融联盟发起人之一,朝阳规划艺术馆馆长杨军说。
中国3D技术与创意博览会推出的产融联盟,实际上是要开辟一块“试验田”,在经过市场研判的细分市场领域,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注入、共赢互惠的协作机制的搭建,实现优质产业平台的孵化。
针对产融联盟成立的意义,张焘说:“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领域,我们针对数字创意产业更多要做的是价值投资和战略投资,将具有优势技术、服务但单体市场开拓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型企业聚合起来,通过资本设置、技术结构、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做战略布局性产业聚合平台的投资孵化。一方面,这个平台内的企业在集群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另一个方面,通过平台资源的注入和市场的联合共拓,也能获得比单体发展大得多的发展空间和成长速度。”
张焘认为:“目前产融联盟所做的事情,除了给会员单位创造价值和丰厚回报之外,也希望通过这些尝试来推进平台创新机制的实践,同时也在资本运作模式、金融产品设计、投资多样化等方面推动创新样板,随着实践的磨砺,将来有可能为数字创意产业内产融结合的探索,乃至整个行业的快速创新化发展,提供一种可复制、可借鉴的发展样板,以此来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产融结合,搭建无缝对接平台
非比资本合伙人、放大空间执行董事董玥表示:“数字创意产业是个很宽泛的领域,而且行业内的企业参差不齐,很多具有优秀成长性和技术优势的企业体量又很小,独立的抗风险能力和投资价值欠佳。但如果通过产融联盟内产业协作平台的打造和股权孵化联合体等创新化设置,就会创造出一些具有投资价值的优秀标的,也更方便各方资源的集成注入和联合共创,我们更愿意以这种方式参与到这个行业中共享发展回报。”
“产融联盟为资本和产业发展搭建了无缝对接的平台和纽带,如针对社会治理升级的数字城市解决方案、针对体验升级的数字体验中心创意技术清单、针对中国电影工业化提升的电影工业化协作平台。”杨军说。
而对博览会举办方来讲,推出产融联盟除了以上诉求之外,更是勾勒出一份数字体验中心创意技术清单,目的在于将发端于影视工业的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向展览展示、教育培训、旅游景区、数字城市乃至互联网应用等更广阔的领域推广应用。
比如参展企业上海无不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时光雕塑“子弹时间”,就与北京水立方合作开发了特色旅游项目,成为影视应用跨界景区场馆的成功案例,也为天南海北的到访游客提供了别开生面的科技娱乐体验。
产融联盟推出创意技术清单,正是致力于为这些优秀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天地,为数字创意产业真正融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脉动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发出声音、创造机会、做好铺垫。
处于产业发展一线的企业对数字创意产业这个概念的推出大为欢迎。“我感觉这么多年时间的探索一下子有了一个最恰当的定位,相较于依靠传统手段和介质的创意创新,数字创意产业更强调科技与创意的融合,它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界面,可能代表着下一个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产业发展趋势。”一位从事多年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的企业负责人兴奋地说。
杨军表示:“我们希望借助展会平台聚合资源,自下而上地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在细分领域的先行先试,为产业发展探索模式、积累经验。同时希望依托这个平台聚合看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前景的资本力量,打造信息交流、资源共享、项目合作、股权孵化和风险防控等有机共赢的活力生态圈。”